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

告别赞比亚,他们重新踏上护卫洛阳市民健康的征程

3位援赞白衣英雄在赞比亚合影

从赞比亚到中国,从卢萨卡到洛阳,从UTH医院(赞比亚最大的教学医院)到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(原铁路医院),从援赞一线到护卫洛阳市民健康的第一线……

今天,我们关注的是3位援赞医生的真情故事。

杜红升:坚持再坚持,圆满完成任务最重要

“还有一个月就要离开赞比亚的时候,我往家里打电话,老母亲让我别急,‘坚持再坚持,圆满完成任务最重要’。我一下就安下心了,有家人、单位领导、同事这些坚强后盾在,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。”杜红升说。从医将近30年,一直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(原铁路医院)影像科工作的他,是中国援助赞比亚第23批医疗队的队员之一,目前已圆满完成任务,顺利回国。

在赞比亚期间,杜红升印象最深的是:“这里工作效率没有国内高。”通常情况下,患者做完影像检查要等两周才能拿到报告,然后预约手术也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。除了审核报告,他做的最多的事,是手把手指导当地医学生注意操作细节、提高实操水平。

“虽然我们已经在赞比亚工作了一年多,但能亲手照顾的患者毕竟还是少数,我希望能给当地医生留下一些技术,帮他们打造一支过硬的医生队伍。”杜红升说。

赵婷:“中国医生很棒”,让她发自内心地笑出来。

坚持给当地医生、医学生授课的还有来自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(原铁路医院)麻醉科的主治医师赵婷,37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。“离家的时候小女儿才两岁半,回来的时候她已经上幼儿园了。”她接受采访时是一个夜晚,小女儿正缠着许久不见的妈妈叽叽喳喳,像一只兴奋的小鸟。

“2022年3月13日到达赞比亚,到了UTH医院,我第一个感觉就是,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有很多。”赵婷说,在这所赞比亚最大的教学医院里,持证麻醉师只有五六个人,她每天要做四五台术前麻醉,在工作过程中,她还要展开教学,为当地培养更多的麻醉科人才。

“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妈妈,所以当地很多先天性疾病患儿会勾起我的无限母爱。”赵婷说,在UTH医院住院治疗的“大头娃娃”、脊柱疾病患儿不在少数,每次给患儿实施麻醉术前,她都会耐心安慰,用世界通用的温柔笑脸给孩子以精神支持。

“当孩子的家长磕磕绊绊地跟我说‘中国医生很棒’时,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。发出中国声音、讲好中国故事、为祖国增光添彩,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赵婷说。

王宝典:期待为洛阳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服务

与同去赞比亚的两位同事不同,王宝典除了查房,帮助当地医生分析疑难病例,做心包穿刺、胸腔穿刺、腹腔穿刺手术外,还要坐门诊。

“咱们中国的医疗体系相对健全,尤其在洛阳,有不少疾病都能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,可是在赞比亚不行。”王宝典说,经过层层筛选、转运,最后被送到UTH医院的患者往往已经发展到了疾病中晚期,很多已经丧失治疗机会,只能通过药物来改善症状。

让王宝典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深夜,他遇到了一名疑似心梗的急诊患者,该院急诊科医生表示科里没有做心电图的设备,也没有人会用。急切的他多方联系,最终找到了一台存在库房里的设备,为患者做了心电图,并指导当地医生分析报告、做出诊断。然而,由于当地医院没有溶栓、植入支架的设备支持,哪怕王宝典出发时带了不少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(原铁路医院)支援的心脏手术耗材,急救手术仍然无法实施……“作为医生,最遗憾的莫过于此。我有能力救他,但没有条件救他。”直到现在说起此事,他仍唏嘘不已。

目前,3位援赞白衣英雄即将结束休假,重新踏上工作岗位。援赞对他们来说,不仅是一段特殊的工作经历,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鼓励,将继续支持他们在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的道路上,愈行愈远、愈行愈扎实……

(柴婧 沈晓静)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